Skip to content

TIME: 張大千 Traditional Cache

This cache has been archived.

2022clai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this cache.

More
Hidden : 11/27/2022
Difficulty:
2.5 out of 5
Terrain:
1.5 out of 5

Size: Size:   small (small)

Join now to view geocache location details. It's free!

Watch

How Geocaching Works

Please note Use of geocaching.com services is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in our disclaimer.

Geocache Description:


TIME(Taiwan Image _Modern Essences)這個系列第一階段是27位台灣近代畫家。

張大千(1899-1983),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援、張諠、張爰,小名季,字季爰,法號大千,別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

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

1898年,生於四川內江。

1908年,開始習畫。

1918年,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

1919年,拜曾熙為師,曾熙為他取名「蝯」(省作「爰」)。

在未婚妻去世後,在江蘇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被家人逼迫還俗成婚。婚後重返上海師從李瑞清。

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

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

1932年,移居蘇州「網師園」。

1933年,應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出任中大藝術系教授。隔年辭職。

1940年,赴敦煌臨摹歷代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

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

1947年,與顏文樑、吳徵、吳湖帆等參與籌建上海市美術館。

1949年,移居台灣,不久後避居香港。

1950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大吉嶺,於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石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

1951年,返回香港。翌年遷居南美洲阿根廷。

1953年,再移居巴西聖保羅和摩基達斯克魯易斯市,購地150畝,建中國式莊園「八德園」。

1955年,將其藏畫在日本東京出版《大風堂名蹟》4冊。

1956年,赴法國會見畢卡索。開始將西方立體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潑墨山水的風格。

1958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

1969年,移居美國「環篳庵」。1970年,經常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畫展,並捐贈畫作108幅給該館。

1972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

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

1977年,回到台灣定居外雙溪「摩耶精舍」。

1983年,完成一生最後畫作《廬山圖》。4月2日去世,同年家屬將其台北故居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199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與畢卡索繪畫聯展》。

2009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

2019年4月1日,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寶盒位於故宮博物館附近,是一個10cm*15cm*20cm的塑膠盒,請記得帶筆簽名後放回原處。

TIME (Taiwan Image _Modern Essences) series welcomes your visit.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eries is about 27 modern Taiwanese painters.

Please do not post the picture of the container.

Please bring your own pen; the log sheet must be signed to qualify as Found.

Additional Hints (Decrypt)

HCE, pbeare

Decryption Key

A|B|C|D|E|F|G|H|I|J|K|L|M
-------------------------
N|O|P|Q|R|S|T|U|V|W|X|Y|Z

(letter above equals below, and vice versa)